English

江西美术出版社预祝第九届全国书市隆重举行

1998-09-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邓白 我有话说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思想感情和伟大的创造力,富有崇高的审美理想,永恒的艺术价值,生生不息,历久而弥新,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说它“源远”,是因为远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先民,六七千年前已开始以其惊人的智慧,进行人造物质的创造,烧制出彩陶、黑陶、白陶各类陶器。不仅解决了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又美化了生活,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艰苦创业精神。然后经过一代代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提高壮大,逐步由印纹硬陶发展为原始瓷器,到了东汉晚期,在浙江上虞一带已创烧出成熟的青釉瓷。从此,中国拥有发明瓷器的荣誉,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它“流长”,是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它永远滚滚东流,滔滔不息。无论任何风云变幻,沧桑浩劫,都没有改变它前进的趋势。从原始社会经奴隶社会,至整个封建社会,持续繁衍了几千年,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创造,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并不断扩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网络支流,遍布全国各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是我国陶瓷的分界线:汉以前瓷器尚未成熟,以陶器为主;汉以后,瓷器一出,即跃居主流地位,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丰富绚丽的釉色、精美新颖的装饰,显示出比陶器有更大的优越性,代表了中华陶瓷文化的高度水平。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的战乱年代中,这个新兴的制瓷手工业,产区因地处江南,所受影响不大,仍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由青瓷而白瓷,由南方而扩展至北方,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各类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雍容博大的风格。全国名窑林立,越窑青瓷,邢窑白瓷,享有“南青北白”的盛誉;还有鼎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窑、洪州窑,以及大邑窑、邛窑、铜官窑釉下彩瓷等,一片繁荣兴旺气象。至於三彩陶器,则以其淋漓华美的釉色和刻画生动的造型,与瓷器互相辉映。

宋、元以来,中国瓷业已达到登峰造极阶段。宋代的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窖,各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成为稀世之珍,而蜚声寰宇,在陶瓷史上写下它辉煌的一页。此外,如龙泉窑、耀州窑的青瓷,磁州窑的铁锈花,建阳窑的兔毫、油滴,景德镇的青白瓷,吉州窑的釉下彩,杭州的郊坛下官窑等等,可谓尽美极妍,极一时之盛。

元代制瓷业又有新的发展,以彩绘瓷为主流,青花、釉里红是其突出的代表性产品。以后,传统的印花和刻划花装饰,让位于五光十色的彩绘瓷,一直繁衍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青花瓷器,以其沉着幽雅的色调,生动的气韵和广泛描写现实生活题材,更接近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取得更高的艺术效果。及至明、清两代,景德镇已发展为全国瓷业中心,拥有雄厚的人才物力。洪武二年(1369年),在珠山建御器厂,并委派督陶官驻镇督造瓷器,大量烧制高级瓷以满足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但所谓御窑和官窑,绝大部份是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那些至精至美的产品,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因而促进民窑蓬勃发展,出现“官民竞市”的局面,“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使景德镇进入全盛时期。产量之多,工艺技术之精,品种之丰富,都超过前代,特别是装饰艺术,各时期都有杰出的精品:如明之永乐、宣德的青花、釉里红,“开一代未有之奇”;成化的斗彩,清新淡雅,精巧调和;万历的古彩,雄厚刚劲,浓艳热烈;清之雍正的粉彩,渲染工细,格调柔和;乾隆的珐琅彩,精细入微,工而不俗。这都是陶瓷艺术中的瑰宝。与此同时,浙江的龙泉窑、福建的德化窑、广东的石湾陶塑、宜兴的紫砂茶具,也颇负盛名,各各表现了独自的地方风格特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陶瓷业由盛而衰,每况愈下。然而陶瓷的巨流并没有因此而中断,依旧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继续向前,不断喷发出耀眼的浪花,一直到现代又掀起新的高潮,依然是万紫千红,繁荣壮大。优秀传统产品应有尽有,日新月异的作品,更层出不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虽然仅有80多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它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尽艰危重新崛起的时代。

1949年以前,中国处于多难之秋,内忧外患,兵连祸结,民生凋敝,经济萧条。尤其是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所造成的严重灾难,使陶瓷业几濒于人亡艺绝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工艺美术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十分关心,按照“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工作。招回失业人员,恢复生产,陶瓷业获得了新生。1957年7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和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制订爱护老艺人,培养新生力量,加强专家、艺人和科技人员三结合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把陶瓷艺术推向新的繁荣。为了提高我国陶瓷艺术的质量和科学技术水平,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80年代以来,是陶瓷艺术的发展时期,在承前启后的工作中,既大量革新了传统的名牌产品,又不断创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产品,并且随着现代陶艺的兴起,展览会、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如1985年7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石湾现代陶器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1988年11月由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研讨会在香港举行;1989年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曾三次组织作品参加日本美侬陶艺展;1991年5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北方工业大学在北京举办了国际陶艺研讨会;1995年9月,景德镇举办高岭国际陶艺研讨会;1996年8月,由文化部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陶瓷的国度——中国当代陶艺世界巡回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展。

20世纪的中国陶瓷艺术,虽然经过无数次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但仍能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继续向前迈进。由于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文化传统,从磨难中锻炼得意志更加坚定,技术更加成熟,使现代陶瓷展现出绚烂的光彩。

谁都知道陶瓷这种人造物质,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不能缺少任何一方面,但可以有所侧重,如果说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科技上有待进一步努力的话,那么在艺术上,依旧有它突出的地位。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还是艺术风格,都丰富多彩,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成就。

回顾近百年的历程,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史中,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片断。现代陶瓷艺术从坎坷的道路上走来,尽管没有出现振奋人心的高峰或奇迹,但所取得的成就,很值得我们珍惜!

从时间上来说,1949年是分水岭:建国前,有起有伏,伏的多而起的少;建国后,稳步发展,尤以改革开放以后最为突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陶瓷艺术和全国经济、文化各条战线同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继承传统,发展创新,是现代陶瓷艺术的主流,从本书所选的作品来看,不论是前辈名家,或青年新秀;也不问是民间艺人,或专家教授;尽管年龄各异,资历不同,艺术水平各有高低,表现技法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创新。

什么是传统?有些人把传统与陈旧过时的老古董联系起来。以为凡是传统都是保守落后的产物,这无疑是错误的。传统不是由某一个人可以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我们民族所独有,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民族传统。它是一种文化体系的特征,由于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习俗,共同的道德规范,和共同的愿望理想,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所形成的民族特性,反映到陶瓷艺术上,产生了独特的形式、规律和技法,它集中着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创造力,贯穿着民族性格、思想、感情、精神、力量。正是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代代相传,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使中国陶瓷艺术历久不衰,对世界文化起着深远影响。

凡是具有浓厚民族传统的陶瓷,就更富有世界性,更受到广泛的喜爱和赞赏,当17世纪中国陶瓷传入欧洲时,欧洲人视如奇珍异宝。英国著名美学家H·里德高度评价中国的陶瓷,他曾经说:“它不是水晶玻璃,而是一朵鲜花”当然他有很高的欣赏水平,从美学高度来论证鲜花的美,比水晶、玻璃更富有生命力。但是,这个比喻还有点美中不足。因为任何鲜花它的活力不能持久,最后仍然不免给人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如果说它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就更为妥切。宋、元的名窖精品,留到现在,依然比鲜花还美,它以其特有的魅力,给人以温馨和高度的艺术享受。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巨轮不断前进,永无停息。新的不断代替旧的,今天的传统,就是过去成功的创新;而现今的创新,也可能成为以后的传统。这是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弘扬传统的目的,主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如果中断了创新,传统也便画上句号。这朵艺术奇葩,也只能像昙花一现,失去永久的生命力了。

综观现代陶瓷艺术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变、新、化。

首先是变,变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原有的老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便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变革。建国以来,现代陶瓷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就,是由于适应时代的趋向,不断在变革——包括素质变、观念变、技术变,一切往前进的、更高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素质变,这是陶瓷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由过去的艺人型,向现代美术设计师型转变。大量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陶瓷专业人才,到了生产岗位上,充分发挥了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这是一项根本性的转变,是现代陶瓷美术发展的首要条件。

观念变,陶瓷既然属於艺术的范畴,自然有一个意识形态问题。由于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解放,促使观念更新,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由过去的小农经济保守型向市场经济的开拓型转变。

随着素质和观念的转变和提高,技术不能不进行改革,旧社会那一套父传子、师带徒的保守传艺方式,无疑不能适合现代生产的需要。特别是陶瓷从手工制作逐步转为机械化生产,新兴的技术,需有科学知识和电脑操作。有些尖端技术,还须集体攻关。因此,由秘传的封闭型,向现代化的信息型转变。

其二是新,现代陶瓷是从旧社会繁衍下来的新兴一代,经过改革,破旧立新,一切呈现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在新体制下,鼓舞了开拓精神,给陶瓷艺术开辟了无限宽广的新天地。

新生力量不断成长壮大,年轻新秀逐步成为主要骨干,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追求,勇于创新,从而在现代陶瓷艺术百花园中,呈现出繁花似锦,万紫千红,日新月异的新局面。

民族化、时代化和多元化,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本书一再强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是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建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发明创造,是中华民族的优势,也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因素。

文艺作品是民族性格、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必然反映,每一时代都有不同的特征。陶瓷的时代风格尤为突出,它那鲜明的时代性,甚至是考古专家作为考证、鉴定文化类别和历史年代的依据。我国陶瓷产品历代都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如:汉代的浑厚质朴,六朝的秀丽潇洒,唐代的雍容博大,宋代的典雅精工,元代的粗壮厚实,明代的清新简练,清代的繁琐堆砌,各不相同,各有千秋。凡是具有时代风格的产品,也必然是勇于开拓的创新之作。时代的巨轮不断前进,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头。

地方风格和个人风格是体现现代陶瓷艺术多元化特征的一个方面,我国辽阔的疆土形成了各地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反映在陶瓷艺术上,即出现了各自的地方风格特点。如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醴陵的釉下五彩,广州的广彩,宜兴的紫砂陶,荣昌的刻花陶,石湾、德化、景德镇的陶瓷雕塑等,都以其浓厚的地方风格而驰名中外。

艺术是以个人创作为主,所有优秀的作品,无不具有作者强烈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作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千篇一律,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品。故艺术必须具有个人风格,充分发挥作者的思想、创见和才华。

20世纪是东西方文化相交融的时代,也是陶瓷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时代。因此,只有各展所长,多流派、多风格、多元化的自由竞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才能充分发挥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美化生活,陶冶性情的功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与时代共同前进,努力迈向21世纪。

(摘自《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1-5卷)总论部分,本文有删节。——编者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